“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容易触犯的刑事犯罪
引 言
一
针对患者或疑似患者容易触犯的刑事罪名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律师解读】:患有或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瞒报、隐瞒病情,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可能构成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
针对非患者容易触犯的罪名
三
针对执法人员容易触犯的刑事罪名
01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刑法》第四百零九条: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律师解读】: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根据法释【2003】8号两高司法解释第十六条,还包括在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编制但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公务的人员。
02 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贪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或者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以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挪用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救灾、优抚、救济等款物,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处罚。
【律师解读】:专款专用,专项救灾款物专项用于疫情防控,对于疫情期间政府拨付的救济款项、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要专项用于疫情防控,不得改作他用,不得挪用、侵占、截留。
03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律师解读】: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工作中,负有组织、协调、指挥、灾害调查、控制、医疗救治、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物资保障等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能构成上述犯罪。
四
生产、销售容易触犯的刑事罪名
0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律师解读】:假冒口罩有害无益。广大经营者要严格遵守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期间文件、通知系列通告,严禁生产、销售、经营假冒口罩等防护用品。 在购买口罩等防护用品或药品时增强辨别能力,不要购买假冒产品、药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如对产品质量有疑问,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与市场监管部门联系。
02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律师解读】: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用于防治传染病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不具有防护、救治功能,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构成该罪。
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医疗机构或者个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系前述规定的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而购买并有偿使用的,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当前,全民都在众志成城一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在此过程中,也是一些与疫情高度关联的刑事案件高发阶段,不论是确诊的患者、疑似患者还是健康人员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法律意识,不要有过激、不当行为,否则将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